1924年-1933年期間,蛙式最大的革新是划水結束後兩臂由水中前移改為由空中前移,但仍採用蛙式的蹬夾動作,出現了蛙式的變形——蝶式。 1936年國際泳聯對蛙式規則作了補充,允許在蛙式比賽中採用蝶式技術,於是蝶式取代了蛙式。在1948年第十四屆奧運會200米蛙式比賽中,只有一人採用蛙式技術。
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200米比賽中,運動員全部採用蝶式技術。蝶式正式列為一個新的項目是在1952年。當時規則還允許蛙式可以採用水中潛水游進。由於潛泳阻力小,能充分發揮臂力,速度快,於是到1956年十六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的男子蛙式運動員都採用了長划水的潛水蛙式。
當時日本運動員古川以2分34秒7的成績創造200米世界新紀錄,我國優秀運動員穆祥雄也採用潛水蛙式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第十六屆奧運會後,國際泳聯重新修定了規則,宣布取消“潛水蛙式”,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划水和一次蹬水的潛水動作,而整個遊程中禁止在正常水面下潛泳。於是水面蛙式又得到了恢復和新的發展。
蝶式在四種競技游泳姿勢中是最年青的項目。蝶泳出現在1933年,美國人亨利·米爾斯在布魯克林青年總會比賽中,首先採用兩臂從空中移向前方,腳做蛙式蹬水動作。當時並沒有單獨的蝶式比賽項目,而是在蛙式比賽中出現的。直到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後,才將蛙式和蝶式分開,於是產生了正式蝶式項目。
蝶式與蛙式分開後,蝶式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1953年5月31日匈牙利運動員喬治·董貝克首先創造了蝶式世界紀錄,他的技術動作是一個週期內打三次腿。到了六十年代蝶式形成了三種技術類型:一是兩臂寬划水,打一次腿,拖一次腿;二是窄劃臂,第一次打腿重,第二次打腿輕;三是高肘划水,臂划水路線成鑰匙洞形,二次打腿均較重,有效划水路線長,目前許多優秀運動員都採用這種技術。
資料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903.htm
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200米比賽中,運動員全部採用蝶式技術。蝶式正式列為一個新的項目是在1952年。當時規則還允許蛙式可以採用水中潛水游進。由於潛泳阻力小,能充分發揮臂力,速度快,於是到1956年十六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的男子蛙式運動員都採用了長划水的潛水蛙式。
當時日本運動員古川以2分34秒7的成績創造200米世界新紀錄,我國優秀運動員穆祥雄也採用潛水蛙式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第十六屆奧運會後,國際泳聯重新修定了規則,宣布取消“潛水蛙式”,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划水和一次蹬水的潛水動作,而整個遊程中禁止在正常水面下潛泳。於是水面蛙式又得到了恢復和新的發展。
蝶式在四種競技游泳姿勢中是最年青的項目。蝶泳出現在1933年,美國人亨利·米爾斯在布魯克林青年總會比賽中,首先採用兩臂從空中移向前方,腳做蛙式蹬水動作。當時並沒有單獨的蝶式比賽項目,而是在蛙式比賽中出現的。直到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後,才將蛙式和蝶式分開,於是產生了正式蝶式項目。
蝶式與蛙式分開後,蝶式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1953年5月31日匈牙利運動員喬治·董貝克首先創造了蝶式世界紀錄,他的技術動作是一個週期內打三次腿。到了六十年代蝶式形成了三種技術類型:一是兩臂寬划水,打一次腿,拖一次腿;二是窄劃臂,第一次打腿重,第二次打腿輕;三是高肘划水,臂划水路線成鑰匙洞形,二次打腿均較重,有效划水路線長,目前許多優秀運動員都採用這種技術。
資料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903.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