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蛙式的歷史

1875年
1875年8月24日著名游泳運動員M.韋布採用蛙式姿勢橫渡英吉利海峽,歷時21小時45分。 19世紀初蛙式是第一種在游泳比賽中被採用的姿式。但由於蛙式速度慢,在比賽中相繼又出現了側泳、爬泳、採用蛙式的人越來越少。直到1904 年第3屆奧運會時才把蛙式與其他姿式分開。 1924~1936年期間,蛙式最大的革新是划水動作結束後兩臂不再從水中前移,改為由空中移臂但仍採用蛙式蹬夾腿的動作,出現了蛙式的變形——蝶式。
蛙式,是在古代民間蛙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最早的一種姿勢,叫古典式蛙式,兩腿蹬水時,向兩側分開、伸直,然後向內夾水。
20世紀以前,蛙式在競賽活動中曾被廣泛採用。但是後來一些速度較快的游泳姿勢相繼出現,人們則多用側泳、自由泳參加比賽。自1900年澳大利亞的爬泳出現後,在不分項目的比賽中游蛙式的人就更少了。 1904年第3屆奧運會為了使蛙式與其他姿勢的競賽條件均等,把蛙式作為一個獨立項目進行比賽(當時距離為440碼)。
從1908年第4屆奧運會開始, 男子200米蛙式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據記載,1913年第1屆遠東運動會上,中國已派有蛙式運動員參加比賽。 1935年,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對游泳規則作了補充規定,允許蛙式運動員從空中向前移臂,這就出現了蝶式。蝶式的速度快,有代替蛙式的趨勢。
1936年
1936年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對蛙泳規則作了補充,允許在蛙式比賽中採用蝶式技術,於是蝶式取代了蛙式。在1948年第14屆奧運會上,200米蛙式決賽只有一人採用蛙式。而1952年第15屆奧運會的蛙式比賽中,全部運動員都採用蝶式技術。於是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決定將蝶式從蛙式項目中分出來。從1956年第16屆奧運會起將蝶式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當時規則還允許蛙式可以在水中潛游,由於在水下游進不受波浪阻力影響,水平姿式好,阻力小,速度比水面蛙式快。於是在1956年第16屆奧運會上,幾乎所有蛙式運動員都以長劃臂的潛水蛙式參加比賽。日本運動員古川勝以2′34″7的成績創造200米蛙泳世界紀錄。
第16屆奧運會後,國際業餘游泳聯合會重新修改了蛙式規則,取消潛水蛙式,只允許在出發和轉身後做一次長划水的潛泳動作,然後每個動作頭部都要露出水面。於是水面蛙泳技術又得以恢復發展,並重新規定了蛙式世界紀錄的標準。如男子100米蛙式為1′13″0。1957年中國運動員戚烈雲以1′11″7的成績首先打破了該紀錄。從此以後又出現了寬劃臂和窄劃臂的蛙式技術。
現代競技蛙式,在歐洲開展較早,50年代,許多歐洲國家都有過很好的成績。 60年代,美國、蘇聯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英國的實力也較強。現在男、女蛙式4個項目的世界紀錄,為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英國所保持。
資料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792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